“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(yè)”,當前,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(yè)變革方興未艾,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(yè)加速融合,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“加碼”制造業(yè)。推進制造業(yè)發(fā)展,尤其是先進裝備制造業(yè)向高質量、高效率和智能化方向發(fā)展已是大勢所趨。
船舶裝備制造業(yè)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,如何順應時勢,把握機遇值得我們深思。中建投租賃致力于服務國家戰(zhàn)略,積極推進船舶和能源裝備業(yè)務布局,探索培育船舶融資租賃及經營租賃,助力推動“國船國造”,支持本土航運企業(yè)轉型升級。中建投租賃深入研究船舶租賃行業(yè)趨勢,加大行業(yè)探索力度,船舶租賃業(yè)務涉及散貨船、化學品船、油輪等多種類型。
2020年以來,隨著新冠疫情的變化和俄烏戰(zhàn)爭的爆發(fā),航運市場經歷了一番潮起潮落。最新的市場情況和未來業(yè)務策略如何?小編采訪了公司深耕船舶租賃業(yè)務多年的同事張誠斌。
一、航運市場需“總體把握”、“個別研判”
問:航運市場波動較大,我們如何預測市場走勢,如何判斷資產價格及現金流?
答:長期的運力規(guī)模、中期的貨源結構、即期的突發(fā)事件(包括疫情、地緣沖突、天氣)等各類因素均會影響遠期與即期航運市場。同時,隨著技術進步,造船速度大大提升,減弱了航運大周期的波動性,增加了小周期的波動次數,這也推高了船舶現金流及資產價值的預測難度。
航運業(yè)承擔了全球90%以上的貿易運輸量,在過去、現在及可預見的未來,航運業(yè)無法被替代。因此,我們在所謂周期的“低點”與“高點”來判斷業(yè)態(tài)都是不科學的。從跨周期的視角看,對于主流、通用性船型的現金流和資產價值,偶然因素導致的短期波動后最終必將回歸合理區(qū)間。
航運市場有別于其他市場的一大顯著特點是信息公開透明。從最早1744年創(chuàng)立波羅的海航交所開始,包括租約、買賣、遠期運費指數等各類成交數據均可公開查詢,因此,我們更容易根據歷史數據來判斷未來市場長期走勢的合理區(qū)間。
問:能否用一句話總結航運市場近年來的走勢情況,以及船舶資產價值與航運市場變化的關系?
答:這無法用一句話來總結,因為全球航運市場由油、集、散、特等不同船型組成,各船型間的市場與周期差異較大,需要獨立就具體船型的市場來分析。
同時,貨主、獨立船東、租家等各類市場參與者扮演的角色大相徑庭,但都是以船舶為核心資產與生產工具。由于船舶資產價值量高、買賣交易量大,因而具有貨物運輸和金融投資雙重屬性。新造船船價受到設備、原材料、人工成本、匯率波動的影響較大,受到航運市場時點性波動的影響較;二手船價受航運市場時點性波動的影響較大,即期市場運費、租金的上漲會導致船價的時點性上漲。
二、近期市場波動是“步入低迷”還是“回歸正常”
問:我們看到近期全球集運市場暴跌,是否航運市場已經步入低迷了?
答:剛才我們談到,各個船型的市場完全不同,因此整體上說“航運市場已經步入低迷”本身就是不準確的。我們應該就油、集、散、特等各自的具體市場來做具體分析。
油化船及氣體船市場“受惠”于俄烏沖突,拉長了海運運距,消耗了更多運力。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至今,油化、氣體船市場呈現了較高的景氣度,各主力船型(LNG、蘇伊士型、阿芙拉型等)的中長期租金上漲了300%-500%,現貨市場的即期運費甚至到達過1000%的漲幅,行業(yè)內的相關船東及租賃公司均獲利頗豐,截至目前該板塊的市場仍在高點。
集運市場在經歷了創(chuàng)歷史收益記錄的兩年后,疫情帶來的利好因素逐步消失,市場開始“正;保\費回落至疫情前水平,其中美西線對比2021、2022年最高峰的單箱運費,已下降超過90%。但這對于航運業(yè)內部來說并不意外,而是完全符合預判,應該用“正;边@個詞來形容目前的市場回落。因為疫情期間的集運市場過于“不正!,各航線運費巨幅上漲,美西線最高峰的單箱現貨運費達到過20000美元/TEU,漲幅接近10倍,且“一箱難求”,班輪公司也創(chuàng)下了“天量”利潤記錄,全球頭部班輪公司均實現了100%以上的年度總資產利潤率。在2021、2022兩年時間里,僅一家頭部班輪公司就可以實現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凈利潤。截至目前,歐洲——美東航線現貨運價仍然是疫情前的2.9倍,熱度仍在。
在疫情前的2019年,頭部班輪公司的總資產利潤率普遍在5%-10%,這是比較正常的水平。目前集裝箱船的新造訂單運力占現有運力的27%左右,在未來3年內逐步交付,雖然市場運費回落,但絕大部分訂單并未取消,且仍有新造箱船在下單。主要原因有:班輪公司普遍持有大量現金;班輪公司需要更新及調整運力結構,提高低碳、雙動力綠色船舶占比;常態(tài)化的運價水平下,已可以保證班輪公司合理的利潤空間。
散貨船市場的波動性較強,小周期波動更頻繁,但波動幅度較小,波動周期也較短!笆芑荨庇谝咔閹淼男枨笊仙⒇洿袌鲈2021、2022年也出現了上漲,但漲幅遠不及集運市場。各主流船型的中長期日租金普遍較疫情前上漲50%-100%,在2022年四季度至2023年春節(jié)前后,受季節(jié)性、防疫措施調整等因素影響市場回落。三大主流船型日租金全面下跌(其中海峽型船跌幅最大),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(BDI)從1200點附近回落至600點附近。2023年春節(jié)后,貨運市場恢復,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(BDI)連漲數周,已回升至1600點附近,所有主流船型運價、租金均上漲。同時由于散貨船新造運力較少,約占現有運力的7%,為歷史低位,未來該市場被各大航運機構長期看好。
特種船市場主要包括:汽車滾裝船、紙漿船、半潛船等。相對于油、集、散三大主流船型市場,特種船市場的運輸航線、運輸貨種較少且較為固定,受單一貿易流向的影響較大,所以在該市場的船型中,貨物運輸屬性強于金融投資屬性。受中國2022年出口車量大幅增長影響,全球汽車貨運量增長8%,海運運距增長50%,相關的特種船市場呈現了較高的景氣度,也導致了2022年汽車滾裝船的新造船訂單激增,目前新造訂單約占現有運力的18%。特種船市場對長期、固定大貨主的依賴度較高。
三、租賃公司如何抵御風險、乘風破浪
問:航運市場波動這么大,作為租賃公司,我們應該如何規(guī)避風險呢?應該在周期低谷還是高點的時候停止介入?
答:航運市場的波動既是機會也是風險。據外部機構統(tǒng)計,目前中資租賃公司總計持有已生效的船舶資產折合約在7000億人民幣,雖然在個別周期低谷時出現過時點性的資產價格和現金流下跌,但隨著市場的恢復,絕大部分船舶資產最終均回歸正常價值,不僅未造成實質風險,還貢獻了一定利潤,成為中資租賃公司的重要資產及利潤來源之一。
上述現象的發(fā)生,主要有兩點原因:
一是航運市場是全球貿易的重要紐帶,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行業(yè)之一,在過去、現在及可預計的未來,無法被替代,時點性的下跌后市場終會回歸。
二是中資租賃公司介入的絕大多數船型為主流船型,船舶有充分的流通性和適用性,可用于全球多種貿易航線、多種貿易商品。
從主流租賃公司的經營策略來看,無論周期的低谷還是高點,他們都未停止介入航運市場。這就是因為航運租賃市場有其自身的特點,跟其他融資租賃業(yè)務是不一樣的。
問:那在市場波動時,主流租賃公司采取了哪些手段來抓住機會,規(guī)避風險呢?
答:據觀察,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手段:
第一,更傾向新造船項目。對比二手船項目,給予更高的融資比、更長的期限、更低的成本。新造船船價主要受到設備、原材料、人工、匯率波動的影響,受到航運市場時點性波動的影響較小,資產溢價的幅度較小,同時新造船在經濟性、環(huán)保性上都優(yōu)于二手船。
第二,調整二手船項目方案。二手船船價受到時點性航運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,租金、運費上漲必將帶動船價上漲,資產可能出現溢價。租賃公司通過調整還款結構,在市場高點的前兩年增加回收本金,或適度降低融資比的方式,來抵消可能出現的資產溢價風險。
第三,主動增加經營性租賃項目占比。對比融資租賃模式,在經營性租賃的模式中,租賃公司對于船型、船價、租約的主動性更強,可通過自主選擇新造船、次新的各類主流船型、鎖定較多年份的長租約、購買運價指數對沖合約等方式來抵消資產溢價風險。同時,租賃公司可通過經營性租賃的模式,建立各類船型和依次到期的不同資產組合,既能避免船型、周期集中的風險,也可在不同時間點享受市場高位帶來的資產溢價收益。
問:航運租賃業(yè)務與傳統(tǒng)融資租賃業(yè)務相比,風險防控上有哪些區(qū)別?
答:我認為最大的區(qū)別在于,航運融資租賃業(yè)務的風控核心是船舶資產本身,其資產價值和現金流是對抗風險的第一抓手。傳統(tǒng)業(yè)務雖然也看租賃物,但往往主要依托客戶本身信用,更看重其報表、外部評級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能力等。一旦客戶自身信用下行,往往無法修復甚至雪上加霜,租賃公司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常常會因此陷入被動境地,有效的風險化解手段相對不足。
而在航運融資租賃業(yè)務中,交易對手違約后,比起銀行或其他資方,租賃公司具有天然優(yōu)勢,可收回標的船轉經營性租賃,繼續(xù)經營,獲取現金流,待市場恢復后再處置資產。
問:如果收回船舶后租不出去也賣不出去,怎么辦?
答:航運市場具有高度的透明性,有統(tǒng)計數據以來,主流船型極少出現無法出租和出售的情況,區(qū)別只是不同市場行情下的租金和售價,因此標的船的通用性、適用性是專業(yè)航運融資租賃業(yè)務風控的第一核心要素。同時,通過此次全球疫情大流行也可見,航運業(yè)具備極大的韌性及不可替代性。
問:開展航運的經營性租賃是不是風險很大,是不是應該在市場底部買船,高點賣出?
答:并不是。航運經營性租賃是技術活,也是苦活、累活,租賃公司的角色從甲方變?yōu)榱艘曳。但?yōu)點是租賃公司的主動性更強,可自主選擇通用性、經濟性更強的綠色船舶來訂立租約,以較長時間的租約來消除可能的資產溢價風險,并有機會享受市場高點的溢價收益。
低買高賣可能是理想中的金融投資策略,但船舶資產不僅具有金融屬性,還具有貨物運輸屬性,不能簡單用低買高賣來操作。而且剛才我介紹了,航運市場的高位低點較難把握,預測難度大。因此航運經營性租賃的商業(yè)邏輯應該是,建立多種主流船型的資產組合,設置依次到期的租約安排,以租金現金流收入覆蓋主要的資產風險,在租約到期時,結合市場情況,依托不同資產組合,通過續(xù)租或出售資產等不同手段來享受市場的溢價收益。